當前,侵犯知識產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不僅破壞公平競爭和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今(12)日下午,記者從重慶市工商局舉行的執法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重慶開展“雙打促雙創”專項執法行動,重慶一農藥公司因為涉嫌商標侵權,就被重罰了50萬元。
據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2月7日,工商執法人員對位於重慶市璧山區璧城街道民主路41號的重慶市璧山區冉陳萍農業綜合經營服務部進行檢查時發現,其銷售的標注有農佳·佳木斯黑龍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字樣的一款農藥共有10件。但是,該服務部卻無法提供該品牌農藥的相關手續。
經過調查,執法人員發現,該批農藥是屬於冒用佳木斯黑龍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廠名和侵犯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一家名為重慶市某丹生物農藥有限公司涉嫌生產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該商品,違反多條法規,最終該公司被判處了50萬元的重罰。
據了解,在全市集中開展“雙打促雙創”專項執法行動中,市工商局力爭通過開展“雙打促雙創”專項執法行動,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環境、市場競爭環境、市場品牌環境,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植新土壤,增添新動能。
記者從推進會上了解到,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工商係統走訪品牌企業1560家、涵蓋工業、商貿、農業、服務各個行業;對1276戶大中小型企業開展了企業知識產權自我保護問卷調查,就企業在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的主觀意識、製度建設、營銷管理、經費投入等進行摸底分析,特別是對全市知名品牌被侵權的情況進行收集研判,掌握有價值的雙打案件線索795條,簽訂打假保品牌政企合作協議62個。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全市的商標侵權案件已辦結88件、案值263萬元、罰沒205萬元,案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15.6%,個案平均罰沒由去年同期的1.8萬元/件增長至2.3萬元/件。1至5月對服裝、鞋子、建材、成品油、家電、兒童玩具等商品抽檢樣品1819組,不合格345組,不合格率為19%,已立案查處銷售質量違法案件252件,案值3433萬元,罰沒金額1616萬元,與2016年同期比較案件數增長2.9%,案值增長469%,罰沒金額增長231%。
據悉,市工商局下一步將深化行政指導和政企合作,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引導,增強服務意識,積極幫助企業建章立製,完善知識產權管理機製。此外,還將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市場的檢查力度深化執法協作。同時,加強與公安、衛生、農業、質監、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協作,深挖侵權產品的生產、批發、倉儲窩點,集中力量和時間,及時準確查辦侵權案件。